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作者: admin 日期: 2014-04-22 11:08:36 人气: - 评论: 0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批准、规划、保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第四条 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   第五条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申报与批准   第七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第八条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提交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下列材料:   (一)历史沿革、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说明;   (二)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现状;   (三)保护范围;   (四)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的清单;   (五)保护工作情况、保护目标和保护要求。   第九条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第十条 对符合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条件而没有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可以向该城市所在地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申报建议;仍不申报的,可以直接向国务院提出确定该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议。   对符合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条件而没有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镇、村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可以向该镇、村庄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报建议;仍不申报的,可以直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确定该镇、村庄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建议。   第十一条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可以在已批准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评价标准,选择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经专家论证,确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第十二条 已批准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因保护不力使其历史文化价值受到严重影响的,批准机关应当将其列入濒危名单,予以公布,并责成所在地城市、县人民政府限期采取补救措施,防止情况继续恶化,并完善保护制度,加强保护工作。 第三章 保护规划   第十三条 历史文化名城批准公布后,历史文化名城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批准公布后,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   保护规划应当自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批准公布之日起1年内编制完成。   第十四条 保护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保护原则、保护内容和保护范围;   (二)保护措施、开发强度和建设控制要求;   (三)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保护要求;   (四)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的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五)保护规划分期实施方案。   第十五条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的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镇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相一致;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规划期限应当与村庄规划的规划期限相一致。   第十六条 保护规划报送审批前,保护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必要时,可以举行听证。   保护规划报送审批文件中应当附具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经听证的,还应当附具听证笔录。   第十七条 保护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   保护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将经依法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报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 保护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及时公布经依法批准的保护规划。   第十九条 经依法批准的保护规划,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的,保护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修改后的保护规划,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报送审批。   第二十条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保护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保护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状况进行评估;对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纠正、处理。 第四章 保护措施   第二十一条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整体保护,保持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不得改变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   第二十二条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保护规划,控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人口数量,改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环境。   第二十三条 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内从事建设活动,应当符合保护规划的要求,不得损害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得对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构成破坏性影响。   第二十四条 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   (一)开山、采石、开矿等破坏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活动;   (二)占用保护规划确定保留的园林绿地、河湖水系、道路等;   (三)修建生产、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工厂、仓库等;   (四)在历史建筑上刻划、涂污。   第二十五条 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内进行下列活动,应当保护其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历史建筑;制订保护方案,经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一)改变园林绿地、河湖水系等自然状态的活动;   (二)在核心保护范围内进行影视摄制、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   (三)其他影响传统格局、历史风貌或者历史建筑的活动。   第二十六条 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建设控制地带内的新建建筑物、构筑物,应当符合保护规划确定的建设控制要求。   第二十七条 对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应当区分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实行分类保护。   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历史建筑,应当保持原有的高度、体量、外观形象及色彩等。   第二十八条 在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但是,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除外。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电话:0512-66507678 手机:15601560118 QQ:1817061188 苏ICP备14033806号-1     sitemap

Copyright ©苏州邦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苏州昆山常熟房地产资质代办 在线咨询   地址:苏州市吴中区城南街道南湖路与双棋路交叉口处。

专业代办理房地产开发资质证,代理申请房地产开发公司暂定资质证年检延续期升级,为客户申报资质时简化申请条件,缩短申办流程,成功后再付款!